阅读历史 |

第160章,还是收着演吧(1 / 2)

加入书签

此时此刻。

李云来到了横城影视城里,属于《宝莲灯》的片场。

在这里,只有‘天庭组’的人....

这里不仅仅是分两批来拍摄,就连剧本的围读都分成了两批人。

沉香组的和天庭组的。

天庭组的人在横城围读拍摄。

等到两边都做完准备之后再交汇。

沉香组的人在乐山那边围读.....

两边的戏份其实在最开始是分离开来的。

以沉香为主的少年冒险故事。

以杨戬为首的,天庭权谋与斗争的故事。

宝莲灯还是有些野心的。

想笼络的是‘青年’和‘少年’。

当然最后还是选择一个侧重点,以少年之间的冒险故事为主。

....

此时。

李云来到这里的时候,发现天庭组的诸位已经在讨论起剧本。

天庭组的诸位都是老戏骨。

都是刘本昌,谢宁,马卫国,柳晓庆。

他们都是央视的戏骨级演员,都是领国家津贴的国家一级演员。

都是带编制的。

天庭组这边真的是豪华阵容,一个比一個厉害。

特别是太上老君刘本昌,那是曾经的活佛济公。

那是真的将浪迹红尘,济公活佛给演的淋漓尽致的演员。

很厉害。

算是里程碑式的演员了。

之后也没人能塑造出比刘本昌老爷子更强的济公来了。

他就是活佛济公本人。

像其他人也有自己的独门绝技,也有自己的独家角色。

央视这一次真的把这些老戏骨都拿出来作配了......

“二郎神杨戬是吧,来,过来这里,还有些剧本未有完成,你先拿着这些进行围读先....”

副导演杨辉给了李云一本剧本。

剧本....

其实还挺厚实的。

李云有些意外,这还是自己第一次拿到那么....厚的剧本,翻开来看,包括表情,动作,神态,一切一切,很细致的微小变化都被标注在了里面。

这编剧还真是面面俱到啊。

“看来我们天庭组的成员也到齐了,我们有三天的时间进行围读,主要是给你们找找感觉,到时候就正式开始拍摄,同样也是先分开拍,将各自独自的戏份能拍完。”

杨辉副导演安排的不算是面面俱到,起码也算是一个贴心了。

多看了几眼李云,倒也没继续关注了。

...

此时此刻。

李云进入到这些老戏骨里面。

其实就像是哈士奇混入了狼群里面。

他们的演技,在围读的时候,呼唤出来的是浑然天成。

上一次让李云有这种感觉,还是那位铁胆神侯朱无视。

他们是真的在围读的时候,那种属于角色的气场就已经在身上了。

马卫国的玉皇大帝,柳晓庆的王母娘娘。

反而是刘本昌的气质不太明显,尽管他的演技也是天衣无缝,在这里面,表现出了太上老君的淡定,但从李云的视角来看,他依然还是脱离不出济公的感觉。

这也许就是一种,之前演的角色上限太高了。

导致视角有些偏差...

不是刘本昌的问题,而是他当年演的太好了,现在却没有超越当年的角色。

对此其实刘本昌也从未有否定过,他是一名方法派混的沉浸派演员——当年的济公,就是他唯一沉浸进去的角色,其他角色都是用方法派的方法去演的。

上限自然不能同日而语。

....

这一次的围读剧情,是玉皇大帝命令二郎神去将人神结合的孽种沉香捉拿归来时。

“天君,此行,你可将沉香捉拿归来?”

马卫国饰演的玉皇大帝,举手投足之间尽显威严本色。

高高在上的睥睨感觉...

俯视一切的态度。

在李云的视角来看。

他就是真正的‘皇帝’。

曾经《三国演艺》的张辽,《西游记续集》的玉皇大帝。

他突出的气质就是绝对的‘威严’感。

之后,马卫国决定下调威严的感觉。

毕竟《宝莲灯》的面对群体是青少年。

整体基调...至少表层基调,是要轻松些的。

不能那么严肃。

围读的意义就在这里。

调整角色的感觉,气质,就算你曾经演过类似的角色,但不同的剧集,基本的气质也不一样,角色的气质也要去做微调和变化。

这些都是基本功夫了。

对于戏骨级的演员来说,演技什么的是不在话下。

重要的是微调角色的气质感觉。

“但领法旨。”

此时,李云单膝跪接下玉帝旨意,在气势方面还差了那么点意思。

面对玉帝的时候,也没办法展现‘神性与人性’的互相依存。

毕竟,自己也没完成‘二郎神’的塑造...

中年文士,他依然还是中年文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