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99章 浮躁(二合一)(1 / 3)

加入书签

第399章 浮躁(二合一)

北电大礼堂。

朱亚文和罗晋找了个不前不后的位置,并肩而坐。

罗进摘下帽子,见他捂着嘴,疑惑道:“你怎么了?”

“牙酸。”朱亚闻舔了舔牙齿。

罗进同朱亚闻对视一眼,造孽啊。

“你要好好加油,未来是伱们年轻一代的。”他顿了顿,语重心长道:“但切记,一定不能骄纵,要沉得住,现在的行业太浮躁了,许多演员接戏首先看人民币,第二再看剧本,这是不正常的现象。你是年轻一代的领军人物,务必要带好头,把中国影视剧的精神传承下去。”

朱亚闻见他靠近,迫不及待地将橘子递过去,笑道:“大满贯来啦,尝尝,味道不错。”

先是张会君院长发表讲话,紧接着张一某和陈凯戨先后上台。

张一某微笑了一下,倒也没有拒绝。

“于老,当心脚下。”陆远搀着对方,慢慢走下台阶。

于洋可以说是新中国成立后,培养的第一代电影表演艺术家。

众人捧着校园杂志,大红色的银幕上,播放着60周年院庆新拍的纪录片。

“给,刚掰开的,还没来得及吃。”陆远没多想,递了过去。

等掌声暂歇,陆远摇了摇头:“对此我感到很荣幸,但这些成就离不开电影学院对我的栽培。

于洋拍了拍他的手,道:“小陆啊,你主演的几部电视剧我都看过,非常不错,我那位在国外的女儿还向我打听过你。”

事实也确实如此。

陆远稍作回忆,点了点头,道:“那会儿横店开机的剧组数量显著增加,不过当时并没有想的这么深。”

朱亚闻从兜里掏出一个橘子,在手里抛了抛:“请大满贯吃橘子。”

“我担心啊,我真的担心啊,我担心以后资本操纵下,演员只凭着一副脸蛋演戏,千人一面,缺乏个性特征,脸蛋中看不出人物,只有自己,到时候别说传递精神,估计咱们这一行都要彻底完蛋了。”

底下人笑,学生们鼓掌,师兄老牛逼了,下半年又又又霸屏啦,陆霸可不是开玩笑的,现在谁还敢说北电学子不会演戏,自打这位师兄出头后,但凡和中戏对喷,搬出这位大神,无往不利。

罗进咽了口唾沫,迟疑不定,本着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的想法,一口闷掉。

两人正嘀咕着,忽觉大礼堂稍稍安静了一瞬,扭头,却见陆远扶着一老人走进来。

末了,他摇了摇头,有些东西,他心里有数,圈子里很多人都能看出来。

“对咯,甭管什么题材,十部里有八部都是以这两点为核心。”

“酸吗?”

“刚才走进校园时,遇到许多师弟师妹,都在恭喜我,恭喜我成为内地最年轻的视帝大满贯获得者。”

而轮到张一某,全场有近半数的人站起来。

“可别,人家真不一定希望像你,你特么转过年就该三十岁了,还没混出名堂。”朱亚闻毫不留情地打击。

“这也是绝大多数影视制作公司将来的方向,观众爱看什么,他们就拍什么、然后潜移默化刷新你的三观和想象力,时间长了,整个电视剧市场就烂啦,观众的品味也跟着烂了。”于洋似乎颇为不忿,声音猛地提高了很多。

陆远将这一切尽收眼底,能理解,毕竟张大导最近风头一时无两,一部小成本文艺爱情片《山楂树之恋》,票房高达1.5亿,谁不想与其合作呢。

“啪啪啪。”

他扶了扶话筒,沉声道:“大家好,我是陆远。”

底下从北电走出的演员,导演,编剧,以及受邀的嘉宾,眼里满是好奇。

罗进望向身后,站着不少学生,眼中满是憧憬,感慨:“看到他们,仿佛看到以前的自己。”

“不然嘞。”朱亚闻语气颇酸,靠着椅背:“人家是大满贯,知名校友,我们只是小喽啰。”

陆远也笑:“只是现在回想起来,却很感谢老师的严格要求,那时付出的汗水为后来的台词表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我能有今天的成绩是和母校的关爱与教导分不开的。”

老人满头白发,戴着茶色眼镜,圆脸皮肤白,颇显富态。

“啪啪啪。”

罗进眼神莫名闪烁了一秒,岔开话题:“听说那货今天还要作为代表上台讲话。”

老人名为于洋,是中国著名的老一辈电影演员,在电影圈里的雅号叫“于大船”。

从参演新中国第一部影片《桥》开始,陆陆续续领衔主演过众多经典影片,如《英雄虎胆》、《青春之歌》、《暴风骤雨》等。

他刚才从食堂出来,恰巧碰到这位老人家。

当时觉得这是一件特别辛苦的事。”

陆远自然也感受到了,却也没太在意,早已习惯,并挥了挥手。

陆远缓缓道:“六十载弦歌不辍,薪火相传。六十载潜心耕耘,春华秋实。

我一直认为在电影学院求学的经历是上天送给我的一份礼物,更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他早上特意去菜市场以身试毒,为了挑选最酸的橘子,可是吃了一番苦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