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13章 虎头的兄长又是谁?(1 / 4)

加入书签

七月初二,晨午巳时。

蔡州百花巷。

按说,此刻远未到勾栏开始营业的时辰,但蕴绣阁后院却响起了飘渺琴音和婉转歌声。

“白云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

蜂围蝶风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

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梅瑶一曲罢了,厅内仅有的两名听众陈初和蔡婳同时鼓起了掌来。

“梅大家,一夜之间便能将这首《临江仙》练的通熟,且能唱出其中真味,果然不愧大家之称啊!”

陈初抚掌赞叹,梅瑶起身一礼,站着回道:“奴家低微技艺,与王爷才情相比,几如荧光对皓月。一首曲一夜练熟不难,但世间能在数十息内便作下这上上之词的人,奴家只见过王爷一人.”

这说的是昨日傍晚之事。

淮北立志要将蔡州打造成天下经济、文化、娱乐中心,每逢夏秋季节,各类展览、交流会议层出不穷。

昨日,由淮北文学院和博物院联合举办的《华夏起源》学术会议,在韩昉和李易安的主持下正式开幕。

此会议聚集了齐周两国大量钻研史学的大家和金石专家,傍晚的晚宴便安排在蔡州最好的会所,蕴绣阁白玉堂。

参宴的,不但有陈初、陈景安兄弟、张纯孝、折可求等齐国中央地方高级官员,便是滞留在蔡州商讨齐周边境冲突的陈伯康、周国兵部尚书王舒,也穿便装以私人身份赴宴。

文人嘛,凑在一起总免不了撩骚。

酒过三巡后,便请出了刚好‘游历’至此的齐国最负盛名的梅瑶弹奏几曲。

梅瑶之所以出名,一是因为‘琴色’双绝的基本素质,二,则是因为早年楚王那首《卜算子.赠梅瑶》。

席间,有好事者提议,请楚王再为梅大家作词一曲。

随即引来一众人的起哄.起哄之人心思各异,有人真的只是为了风月趣事,但更多的人却是不服气.

近年来,阿瑜为帮陈初立声威,将他所作诗词整理出版,其中不乏碾压当代的作品。

可外界多有传闻,楚王于学问一道并不精通,许多人都不信这诗集真的出自楚王之手。

再者阿瑜自小有才女之名,便有人怀疑,这诗词集乃是阿瑜代笔所作。

于是,半推半就下,陈初只用几息思索,便吟出了这首《临江仙.柳絮赠梅瑶二》。

此词一出,场间再无人质疑了词中虽和眼下盛夏季节不符,但结合梅瑶身世,却又无比贴切。

‘蜂围蝶风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以只能随风起舞的柳絮暗喻梅瑶飘零身世。

紧接却又话锋一转‘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别看我此时无所依,若有一日遇得机会,亦可乘风青云直上。

听在旁人耳中,这‘好风’大约是楚王在说自己虽狂妄了一些,却是实情,也符合他武人的性子。

可梅瑶却知道,陈初说的并不是这个意思.

八卦消息传播的最为迅速,昨晚,陈初尚未到家,‘楚王又为梅大家作词’的消息便先传到了家中。

陈初夜深抵家时,整个王府后宅内都弥漫着一股陈年老醋的味道。

蔡婳倒是知道一些内情,今早陈初再来蕴绣阁时,她便一道跟了过来。

“.有了昨晚王爷替你扬名,梅大家此去南朝临安定然会更顺利一些。”蔡婳慵懒的斜倚在太师椅内,说罢嘻嘻一笑又道:“好风凭借力,送你上青云.到了临安,你用心些。王爷已在东京城为你家物色了一座四进大宅,将你寡母、弟妹都接了过去。只要此事办好了,王爷会替你母亲请封诰命、为你弟某个一官半职.”

梅瑶从琴架后走出,屈身行礼道:“谢王爷、谢娘娘。”

上月,临安豪商苗奎出巨资请梅大家往临安一行,本以为已半隐退的梅瑶不会答应,却没想到梅大家竟应允了。

蔡州五日谈还对此事进行了报道,评价非常正面,说此事是一桩促进两国文化交流的善举。

不过,梅瑶在周国的知名度,终归不如在齐国。

这才有了昨日陈初当着众多周国贤能为梅瑶扬名一事.名动天下的楚王都赠词两首的女子,定然是位奇女子吧?

今日,几家淮北报纸便将新词刊印见报了。

这是造势齐国大歌星马上要到周国临安巡演了,达官贵人们不想见一见聆听仙音么?

此次跟随梅瑶南下的随从中,有一个完整的军统小组,他们的任务并不具体,但借梅瑶和苗奎的掩护,在当地建立情网络,尽量接近周国高层,是他们努力的方向。

午时初,蔡婳嘱咐着梅瑶一些重要细则。

二郎却敲门入内,道,前宅管事翁丙丁求见。

陈初不由奇怪,自己刚离开家,老翁怎寻到了此处?莫非家里有急事?

出门见了老翁才得知,方才淮北军伤残退役安置办的管事找到了府上,交了张帖子。

打开一看,却是嘉嫆家长,请于今日午时前后到校一晤。

陈初愣了半天才明白,这是被叫家长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