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51章 归家(1 / 3)

加入书签

第351章 归家

腊月十三,镇淮军班师回朝,范恭知率百官出迎。

进城交令后,陈初一边让蔡婳收拾行礼准备回返蔡州,一边等待嘉柔召见.

招讨元帅讨贼大胜,于情于理嘉柔都要见上一面。

不料,陈初回京翌日,嘉柔却以‘微恙’之由辍朝.

众官只道奇怪,楚王出征前,殿下病了两日没上朝;楚王班师,近一个多月每日上朝的殿下就又病了

感情殿下得了不能与楚王见面的病?

他们猜测,殿下或出于畏惧、或出于不满总之生病这个由头没人信。

但真正原因,只有楚王和殿下两位当事人知晓。

腊月十五,嘉柔再次辍朝,陈初便单独上表,请求觐见他觉得吧,两个月前那晚,不能都怪他一个人。

陈小哥从来不是一个喜欢让人失望的人,既然嘉柔你自己说着空虚寂寞冷,他怎能不帮忙呢?

这事啊,嘉柔你得反思!

不过,陈初上表后,当日便得来了黄豆豆亲自送来的嘉柔回复:楚王可自便,不必见本宫。

这谕旨全然没有一点公文样式,寥寥几字,却能品出一丝隐藏极深的怨念。

不见便不见吧,陈初回蔡州还有正事,没时间在东京耗下去,便于当晚见了蔡源、陈景安、吴奎、周良、刘四两,作了些安排。

此次返蔡,最重要的便是迎娶阿瑜。

这件事,双方家人早已在私下沟通好了,回去只需走完流程。

即便阿瑜嫁进王府后,陈初可为她再行请封侧妃,但说到底,终归是侧室,不宜大操大办。

可双陈联姻却又极具政治意义.颍川正统世家和陈初的绑定,有利于陈初稳定眼下局面、安抚各地战战兢兢的士人。

届时,王府这边喜宴的规模不会太大,但陈景彦那边,重量级的家族成员、亲朋故交都会出席。

是以,陈景安明日需随陈初一同返蔡支应,留京的淮北系核心人员暂时只剩了蔡源。

为防止意外,陈初特意交代了吴奎和刚刚换防过来的刘四两,一切以蔡尚书意见为重。

如今陈初可调之兵约四万余,刨除河北路王彦汉安军八千将士、山东路归义军五千将士,淮北嫡系十军不满三万。

兵力已显捉襟见肘。

十军指挥使中,长子常伴陈初左右,江树全的宁江军沿江布防,轻易不得调动。

彭二哥驻留阜城,项敬的武卫军换防回蔡州。

辛弃疾飞虎军协同郭滔儿驻守颍州。

刘二虎平淮军同寿州都统制杨大郎新编一军驻守寿州。

偌大东京城,只剩了吴奎、刘四两、周良三军不足万人.

还好,刘百顺同蒋怀熊新编的东京禁军、厢军已拥有了站岗巡逻、把守城池的基本能力,可勉强维持东京秩序。

只要不是敌军围城,暂时够用。

腊月十六,上午巳时,全军南返。

皇城宣德殿,嘉柔正在批阅奏折近两个月来,为免她再生事,陈初特意交代了范恭知,有些无关紧要的奏折便让殿下过过手,权当哄小孩玩了。

巳时二刻,黄豆豆来禀,言道楚王已离京。

正认真在折子上以朱批给出回复意见的嘉柔闻言,笔锋不由一顿,在奏折上拉出斜斜一道赤红印迹。

片刻后,嘉柔打发了黄豆豆,坐在大椅上发了好一阵呆,却不知因何忽然动了气,秀丽脸庞鼓成了包子模样,抓起御笔在奏折上撒起了气,一阵胡乱涂抹.

好端端的奏折被涂成了黑红一团。

腊月二十二,午后。

蔡州城已遥遥在望。

今日无风,空气中弥漫着淡淡雾霾和煤炭燃烧后的硫味,远处高高竖起的烟囱中,往外喷吐着黑灰色的烟雾。

见惯了碧空如洗,家乡这明显带了些工业污染的空气,竟让陈初倍感亲切。

城北十里,陈景彦携全城文武等候在十里长亭内。

另一边,则是翘首以盼的将领家眷,其中,自然以楚王妃为尊。

猫儿身形娇小,已怀有七月身孕的肚子却显得格外大,以至于刚刚站在了没多大会,便忍不住手臂后曲托着后腰,好减轻些辛苦。

旁边,玉侬将小元宝脑袋上的貂绒小帽往下拉了拉,以免女儿受寒,随后将小丫头递给了奶妈,腾出手来托了猫儿另一臂,道:“姐姐,先去车里待着吧,一会公子到了,我再喊你”

有过经验的玉侬知道此时的辛苦,猫儿却以素手遮在额头往北眺望一眼,道:“方才小乙已提前来报,说了夫君大约午时末到,应是快了”

说话间,北方地平线上升起一片烟尘。

这一看便知是大军行进的痕迹,坐在十里亭内喝茶叙话的陈景彦、徐榜等人忙站了起来,开始整理衣冠。

见此,西门冲哈哈一笑,道:“三哥,伱就不必如此客气了吧。往后,你和元章嘿嘿”

双陈联姻这事,在蔡州高层间已不算秘密。

老五虽说无亲长,但自上月起,楚王妃不顾身子笨重,亲自往陈景彦家跑了几趟,与陈夫人谭氏沟通阿瑜进门之事。

谭氏早在数年前便知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