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86章 金子诚,天之道(1 / 3)

加入书签

第286章 金子诚,天之道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陈大哥,好词啊!此词一出,天下再无元夕词.”

正月十八,蔡州留守司官衙,前来参加留守司集议的颍州飞虎军指挥使辛弃疾拿着一份前天出版的《蔡州五日谈》,高声朗诵后双目泛红。

坐在上首的陈初颇为不自在的摸了摸鼻子。

“坦夫,俺们初.路安侯这首词果真很叼么?”从寿州赶回来参会的吴奎见小辛如此激动,忍不住好奇问道。

“自然是叼爆了!”

经常和陈初待在一起的人,嘴里总喜欢学他说些奇奇怪怪的词语。

为了向在座一众不懂诗词之美的粗坯们科普陈大哥到底有多叼,小辛以现身说法举例道:“吴虞侯,这么说吧,若我今生能作出大哥这般水平的词作,吾宁减寿十载!”

“哎呦!”

吴奎、长子等人着实听不出‘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有何妙处,但小辛说了宁愿少活十年来换,那俺初哥儿绝对牛逼到家了!

坐在下首第一位的陈景安不住捋须颔首,看向陈初的眼神不由又热切几分。

他便是陈初此次写词的始作俑者。

正月初十后,大齐七曜刊报馆九人、陈景安邀请的北地大儒韩昉、董习等人携学生子弟陆续抵达蔡州。

一时间,蔡州城内的士子学究随处可见、诗会雅集络绎不绝。

陈景安早有耳闻路安侯能作诗词,此时文人咸聚,自然不肯放过这个为陈初作形象建设的机会。

喜欢‘以武犯禁’的一地军头,天生被士人所警惕、不喜,除非这个军头也有文人背景有文化的军头多少可以算作自己人,自会让士人在心理层面亲近一些。

于是,正月十四那日,陈景安将自己和陈初关在值房内,说甚也要让后者趁上元节之际作一首新词来。

然后,就有了这首《青玉案.元夕》。

陈景安原本还想着帮陈初润色一下,可见了此词,强行忍住了拜后者为师的冲动

尼玛,如此质量词作,别说陈景安、便是齐周三甲子内也罕有可与之齐肩的作品。

改任何一字,都是对这首词的亵渎!

前日,青玉案.元夕在五日谈刊印,一时洛阳纸贵。

每期五千份的报纸售罄后,有些没来及购买的读者,以原价十倍、甚至二十倍的高价从读者手中回购报纸。

更让人始料不及的是,从昨日开始,不断有士子前来留守司官衙递上拜帖,要和路安侯请教诗词、探讨经义.

我懂你妈卖麻花儿的经义啊!

为免露怯,陈初一律不见。

午时初,新年集议结束,因年前驻守寿州错过长子婚礼的彭二、吴奎拉上小辛,嚷嚷着让长子补一顿酒席。

长子憨厚一笑,几人勾肩搭背出了官衙。

陈初和陈景安回转书房,商量接下来如何与韩昉、董习等人会面,刚说没几句话,官衙门子又送进来一份拜帖,署名的是‘河南东路潞州士子许东’。

陈初自不认识此人,想来又是讨教学问的,不胜其烦的陈初将拜帖递给了陈景安,苦笑道:“早知如此,作那甚的青玉案啊”

听出陈初心烦,陈景安一乐,却道:“我让元章附庸风雅,又没让你做词坛领袖。元章作出这么一首前无古人的元夕词,怪得谁来?”

当日午后。

陈景安前去驿馆拜访韩昉、董习两位大儒,二人皆为陈景安数封手书相邀才勉为其难移驾至此,自然摆足了架子。

早有所料的陈景安却一点不恼,执晚辈礼对两位年过半百的老头礼敬有加。

未时初,陈景安带两人出城去城东南的在建文学院工地。

虽是萧索冬季,但文学院选址面水背山,想来到了春夏季是一处风景绝佳的所在。

三人在一间阳厅坐了,陈景安笑着向二人介绍道:“韩公、董公,请看那边”

陈景安所指那处,位于丘陵半山,面朝濡河,在建的是一排两层雅舍小筑。

虽未完工,但根部裹着泥土的四季桂、鸡爪槭、太湖石已运至小院旁,想来待院落建成便是一座座幽静雅致的好住处。

“这些别院全部修有地龙,以备冬日采暖。屋顶嵌有流水檐,便是到了炎炎夏日,亦然清凉沁人”

韩昉、董习都是北地人,地龙倒不稀奇。

但这流水檐需有清凉活水从高处淋漓屋瓦,以此为室内降温。

此工程机巧繁复,便是一般士绅之家也甚少建造。

见两人都望向了半山,陈景安又道:“那处名为儒士楼,得蔡州府邀请的天下名儒可免费居住。再等两月,两位先生便可入住了.”

专家楼.呃,儒士楼虽精巧,但也并非什么天下少见的宅子,韩昉收回了目光,捋须淡然道:“若非守谦一再相邀,我这把老骨头实不愿再颠簸千里来此。老夫没有在蔡州常住的打算”

“老夫亦如此。”董习说话间咳嗽了一声,马上有弟子送上了厚衣披上。

见此,陈景安也不多说,只笑着向两人说起了过些日子会安排一场‘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