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一百六十四、尘埃落定(1 / 3)

加入书签

九月初六。

申时末。

蔡州知府白仁立率大小官佐出迎十里,迎接左国恩一行。

傍晚入城。

与钦差一同到来的河南路经略安抚使张纯孝,见城内果真如白仁立奏表中所言秩序井然,不由回头往入城队伍后方看了一眼。

端坐于马背的昂藏少年,依旧是一身皂衣,却已有了几分威严。

看面相气度,实不像奸恶之人啊。

抵达府衙后,左国恩等人顾不上吃接风酒,先在二堂招陈初问话。

府衙内外都是陈初带来的人,左国恩和曹小健不知这面相俊朗的陈都头脾性到底如何,迟疑间不敢开口。

倒是张纯孝心知己方此时代表了朝廷威严,若表现的太过软弱怯懦,不免在这名胆大妄为的年轻人心中留下一个‘朝廷可欺’的印象。

便硬着头皮先呵斥了一番。

主体思想是:便是那郑乙有错,你带桐山军民杀入蔡州也属大罪,不过念在你护佑桐山百姓有功,暂且不与你计较,往后需时时记得此次朝廷、官家的回护,行事万不可再如此鲁莽。

下首的陈初闻言,倒也没有露出恼怒神态,态度恭敬。

见如此,几人齐齐松了一口气。

今次蔡州、桐山之乱,虽出现了两极反转的意外情况。

但好歹两地快速安稳下来,没有出现多地糜烂、无法收场的局势,已算是最好的结果。

见陈初态度良好,殿前太监曹小健才敢开口温言勉励了几句。

堂内气氛忽然融洽许多。

陈初趁机拿出了一式几份的郑家产业清单,交给了诸位大人。

“都统制官衙内掘银七千二百两,饮马庄郑家老宅掘银万四千两,共计两万一千二百两.......

清查郑家朗山田亩七千亩,另田庄三座.......”

左国恩和曹小健对视一眼,皆默默无语。

郑家有多少藏银他们不好搞清楚,但田产绝不止这么点啊。

这是你陈都头拿命搏杀下来的,你多吃些没问题,但这胃口也忒大了。

我们跑一趟不容易,你吃了肉好歹剩点汤啊,结果却只留了一点食之无味的肉渣.......

“诸位大人,在下位卑未敢忘忧国,如今国事艰难,全因郑家这等蠹虫,这些银两田产收归国库,也算我们桐山军民为国出了一份力吧。”

陈初一脸正气道。

左国恩闻言却更郁闷了,就这么点东西,还他娘上缴国库.......本官吃啥?本官的上峰吃啥?我出来一趟怎也得给领导带些土特产吧!

这小吏当真不晓事!

不想,陈初又面露为难道:“除此之外,属下在清查郑家产业时,发现了一批隐田,不知该如何处置,请诸位大人拿主意吧.......”

说罢,陈初又拿出一份清单。

‘另查隐田万六千亩,田庄七座.......庄中得银五万余两.......’

啧啧啧,诚意,这就是诚意!

第一份清单是用来看的,查抄疑似反贼郑乙的家产上缴国库,算是对朝廷、对官家有了个交待。

第二份清单才是用来吃的.......

“哈哈哈,陈都头年纪不大,却是妙人一個啊,哈哈哈。”

左国恩爽快一笑,竟当场和曹小健低声讨论起第二张清单上的产业如何划分的问题。

左国恩左一划拉,右一哗啦,径直讨走了小半银子田产。

那曹小健却是第一次出宫做事,明显不是左国恩的对手,争的面红耳赤。

一旁的张纯孝见此,不由无声慨叹了一回。

大齐如今千疮百孔,但这满朝大小官员眼中却只有私利.......

但张纯孝知晓,左国恩拿的,不止是为他自己那份,他身后的兵部尚书范恭知,范恭知身后的当朝宰相李邦彦,谁人不得有一份?

正所谓,你不拿我不拿,朝堂诸公怎么拿。

张纯孝叹了口气,忽道:“近几日为了桐山一事,本官跑废了好几双靴子,怎也得给本官留五千两鞋脚钱.......”

.......

随后几天,陈景安陪着几位大人在蔡州城左近吃吃喝喝、游山玩水,顺便接收一下为上官谋来的田产庄园。

他们拿了这些产业也不白拿的,条件便是为陈初谋下蔡州留守司都统制一职。

对此,朝堂内是有分歧的。

九月初十朝会时,刑部吴尚书道:“便是郑乙有反叛之心,但那小小都头,竟敢直入蔡州府城,必定是跋扈之辈,任此人为一府都统制,恐养虎为患!”

兵部范尚书却道:“如今那陈初已实际占了蔡州,若用蛮力驱赶,必然战火再起!现下我朝已无兵可调,蔡州又处边境,若边境生乱吴尚书带人去平么?”

“你!无兵可调便征兵养兵,若我朝开了此先例,往后岂不是人人都敢带兵占据州府了?”

“征兵养兵?说的轻巧,你刑部出钱粮?再者,那陈初入城后不扰民、不伤官员,明摆着愿做我大齐之官,如此心向朝廷的人,正好收来为国所用。哪有把人往外赶的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